“来看展的人很多,感觉今年春节博物馆的人气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昨天大年初三,留在上海过年的白领施小姐与男友预约打卡了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感受到了这次大展的人气。
【资料图】
参观者的“感觉”没有错。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截至昨天下午14时,当天预约参观已达8000人次,恢复并超越疫情前同期水平。据统计,春节假期前3天,上海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约1.82万人次,同比增长98.6%。
不仅仅是上海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将走进博物馆列为过年计划的必选项,这是为何?
高品质文化产品成“刚需”
“我已经购票了,不能现场预约吗?”昨天上午,上海博物馆一楼第一展厅门口,有慕名而来的游客向等候入场的其他游客询问,得到否定回答后,只得先去参观其他常设展览。春节期间,不少参观者利用假期专程预约参观正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除了须提前预约进入上海博物馆外,此次展览还要购票并通过兑换预约参观该展,目前至27日整个春节假期的额度已全部约满。
春节期间,这场展览为何如此受欢迎?有参观者直言,在上海,高品质文化产品是一种“刚需”。“春节是一年中最长的一次假期,除了聚会、消费,也需要高品质的文化享受。”施小姐说,随着疫情过去,大家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再次被激发出来,而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是上海的“强项”。“比如这场展览,那些原本只在教科书上看到过的名画原作就在眼前,当你凝神屏气地望向画中人时,真的有种穿越时空的感动。”
此次展览汇聚了来自英国国家美术馆50位名家的52幅作品,涵盖了欧洲约400年的绘画历史。这也是上海博物馆自2008年以来首次收费展,百元票价相比展览内容品质,在参观者眼中仍属“公益性质”,不少家庭带着老人孩子一起前来参观。在上海博物馆四楼,上海博物馆与品源文华还为此次特展打造了“展外展”——“NG Treasures 再现·大师|沉浸式光影体验”,通过动画特效与光影技术,将特展的3件展品和此次无法亲临上海的梵高《向日葵》、莫奈《睡莲》及达·芬奇《岩间圣母》等20件英国国家美术馆馆藏经典名作重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席地而坐,在超大屏幕上欣赏这些画作细节。
在博物馆温习年俗
一些没来得及预约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的参观者,这几天参观上海博物馆同样不虚此行。正在馆内大厅举办的“玉兔精灵——上海博物馆兔年迎春展”,形形色色的兔形文物同样让人大开眼界。
尽管是一次小型展览,策展却毫不含糊,除了上海博物馆5件馆藏文物,还从山西博物院和衢州市博物馆借展2件文物。其中山西博物院的兔尊于1992年在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出土,是非常有名的一级品,也是极其少见的以兔为外形的青铜器。“看到这些不同材质、不同造型、不同用途的文物,对兔子这一生肖动物在中国历史上的形象也有所了解。”带着孩子前往参观的市民邱女士说,“通过文物,女儿对兔子的印象就不仅是洁白柔软、温顺可爱,而有了‘不受拘束’乃至‘天宫使者’的新形象。”
每年春节上海博物馆都会推出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迎春展。上博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介绍,策展时会把馆藏中有关文物罗列“海选”,结合门类多样性确定最终展品。
相比上海博物馆诠释新年生肖的形象和内涵,不少区级博物馆则注重本土文化和年俗活动。奉贤区博物馆推出了“卯兔报新春”活动,除了生肖限定纪念章之外,以兔子形象进行的舞狮、亲子投壶游戏等则吸引参观者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汉服爱好者罗洋很希望博物馆在传统节日能举办更多与本土文化相关的节令活动:“春节是节日,也是文化。如今大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博物馆作为历史文化的研究单位,应该教育和引导大家了解真正的年节文化。”
为旅游更添文化韵味
今年春节,在上海从事金融工作的陆德艺将家人接到上海过年,在安排行程时他发现,上海许多文博场馆不仅位于重要景区,而且本身就是地标性建筑,例如中华艺术宫、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何不将旅游与参观展览结合呢?”
大年初二浦东美术馆开放之后,陆先生立即为家人购票预约参观。曾在陆家嘴工作的他是“看着美术馆建起来的”,也是开馆后第一批参观者,“在浦东美术馆不仅能看到高品质展览,而且拥有观看外滩、陆家嘴、东方明珠的全新角度,可谓一举两得。”
从外滩到陆家嘴,从中华艺术宫到徐汇滨江,上海的文博场馆如珍珠一般散落浦江两岸,串联起一条条上海旅游的线路。“如果跟国内外著名风景区比,上海的自然风光也许略逊一筹;但上海拥有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城市景观,而各类文博场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能让人沉浸式感受这种魅力。”在从事旅游策划的洪先生看来,春节假期时间长,对于上海市民的“本土游”或游客的“深度游”,文博场馆无疑是具有双重魅力的选择。
Copyright © 2015-2022 现在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5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